1. 偏关县交通地图
山西省与内蒙古交界从东到西分别是天镇县属于内蒙古兴和县,阳高县大同市,左云县, 右玉县,朔州市,偏关县,河曲县,山西与内蒙古历史上的走西口就是在清代山西的逃荒百姓,前往塞外归化城,也就是现在的呼和浩特市,走西口这一移民活动将山西的晋文化带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。
2. 偏关县地图高清版
吕梁山脉位于黄河以东和陕北以黄河为交界,由南到北横亘黄土高原的第一台阶的广袤地区。是黄土塬台的典型地貌特征,北起五寨偏关南至信江龙门,孝文山是吕梁山的主峰海拔2830米,由原始森林覆盖,气温较低,是山西仅次于五台山的第二高山峰。
3. 偏关县交通地图高清版
潼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端,居秦、晋、豫三省交界处。东接河南省灵宝县,西连本省华阴市,南依秦岭与本省洛南县为邻,北濒黄河、渭河同本省大荔县及山西省芮城县隔水想望。
界于东经东经110°09’30”——110°25’32”北纬34°23’30”——34°39’00”之间南北长28.4公里,东西宽约24.6公里,总面积526平方公里。潼关县是陕西的东大门,是连接西北、华北、中原的咽喉要道,其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。
4. 偏关县景点介绍
雁门关在代县 童年时代,大概就不止一次地听过你的长辈和老师给你讲那杨家将精忠报国,英勇抗辽的故事,那三关总兵杨六郎迎着塞上朔风,披坚执锐屹立在雁门关楼上的形象,恐怕至今还印在你的脑海里。雁门关到底在哪里?何时才能到那里一览山河的形胜,凭吊那爱国将士的忠魂?这又恐怕是长期萦绕你脑际的问题。今天,你的夙愿就可以实现了,让我们带着你,走出这古老的代州城,向西北行驶,经过20多公里路程,便可到达雁门关了。 在来到雁门关前,还需先向你介绍一下雁门关的沿革历史。秦汉以前,史书里所说的雁门关不在这里,而是在今阳高县北的雁门山的阳和口,也就是古代雁门水的发源地。那里两峰对峙,中有孔道,只可容大雁从中飞行,所以人们把它当作自然险关来看待,并没有在那里设关置险。 秦汉以后,中原王朝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,遂在句注山——带不断设关置戍,驻兵防守,也就因此把雁门关这一关名移到—厂句经山一带。
5. 偏关县交通地图全图
偏关,宝德,兴县,临县,柳林,石楼,永和,大宁,吉县,乡宁,河津,临猗,永济
6. 偏关县地理位置
万里长城有外长城和内长城之分。外长城是汉武帝太初年间所修的长城,分布在今内蒙古西部、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部。由东、西两段联接而成,东段称"光禄塞"或"塞外列城",西段称"居延塞"。
汉长城(又称外长城)汉长城是在西汉时的汉武帝时代(前140一89年)修筑的。汉武帝在位期间,曾派大将卫青、霍去病率领大军将匈奴逐至漠北。他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发现,秦长城在对敌斗争中是个行之有效的防御工事,因而,除了对原有的长城加以利用和修缮之外,为达到"不叫胡马度阴山"的目的,又在阴山以北修筑了一道''外长城""外长城"尚在今长城以北千余华里的地方。从地理位置上讲,它东起辽宁鸭绿江,西至新疆天山,全长近2万华里币弋所筑的最长的长城。不过,不管秦长城还是明长城在用料上均是以土、石、木材和瓦件等为主。外长城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则用沙子和石子。或凿石垒墙,或取土夯筑;而在沙漠杂以芦草和柳枝层层叠压而成,并在外长城各枢纽建立要塞,驻扎装备弩机和长戟的骑兵巡逻。汉武帝在此筑城以屯田、养马,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基地。
内长城
明前期,为了对抗北元和随后分裂的鞑靼和瓦剌,明军多番出击,同时也沿前线修筑长城。城身的重要地段都以夯土外包条石,置敌台、堡垒、关隘以作守备,同时,沿边建立长期世袭服军役的卫所制度,使他们世世代代守卫边疆。明太宗永乐十九年(1421年)迁都北京后,多位明帝为保护自身和维护边境安定的安全,又沿太行山在山西、河北一段加建内长城作为第二道防线。内长城全长1600多公里。自西向东自忻州市偏关县老营堡个角墩,沿山西境内朔州市、忻州市交界线,向东南转过朔州市平鲁区,再经忻州市神池县、朔州市朔城区、忻州市甯武县(有甯武关)、忻州市原平县、朔州市山阴县、忻州市代县(北有雁门关)、朔州市应县、忻州市繁峙县、大同市浑源县至大同市灵丘县(有平型关),直到河北保定市阜平县、涞源县、易县、涞水县、张家口市涿鹿县、入北京市门头沟区、又回到张家口市怀来县,再入北京延庆县八达岭、居庸关西南,在北京延庆县四海冶和外长城交汇。 内长城在大同市灵丘县牛帮口又分叉南下,沿河北、山西交界线,顺太行山向南,经娘子关、固关,在长治市黎城县东阳关结束。